说到芬兰机壳大厂追风者 Phanteks 推出的 ITX 机壳,玩家们首先想到应该是塔型的 Evolv Shift 系列,以独特的再来是将经典款式 ENTHOO EVOLV 的缩小款 ENTHOO EVOLV ITX。而这次要介绍的则是 Eclipse 家族最新成员 Eclipse P200A,承袭 Eclipse 系列独特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金属网格前面板,将气流性能带入小机壳内。
产品规格一览 :
型号:PH-EC200ATG_DBK01
尺寸 (长x宽x高):205 x 365 x 400 mm
净重:5.5 Kg
主机板相容性:Mini-ITX、DTX
PCIe 扩充槽:3
硬碟与储存槽:2 x 2.5″、4x 3.5″ (硬碟架可兼容 3.5″ & 2.5″)、另可选购额外的 2.5 / 3.5 ” 硬碟支架升级配件
前 I/O 面板:1 x USB 3.2 Gen2 (10GBps)、2 x USB 3.0、AUDIO/MIC x 1、RGB LED 模式控制钮、RGB LED 颜色控制钮
预装风扇:前方 2x120mm D-RGB PWM
可安装风扇位置:前方 2 x 120mm or 2 x 140mm 、侧边 2 x 120mm or 2 x 140mm、后方 1 x 120mm、底部 2 x 120mm
可安装水冷位置:前方 240 or 280 、侧边 240
CPU 散热器高度:< 165mm
显示卡长度:< 355mm
电源供应器长度:ATX,< 205mm
Phanteks Eclipse P200A 开箱
第一印象必须坦承,纯论外观的话这款 P200A 几乎像是 P360A 仅留下主舱空间的精简版本,两款机壳共享着相同的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金属沖孔外也有着相同稜角造型设计,前面板内键相同数量的 DRGB 风扇,就连国外定价都是相同的价格。
不过为了将主舱能够容下电源供应器,在 P200A 採用将电源上置的布局,并且能支援到一般 ATX 规格的电源供应器,算是在选择上给玩家们较大的自由度。至于主机板方面,可以支援 mini-ITX 或 DTX 主机板,以及长度 355mm 以内的显卡,甚至可以改变后盖的布局让显卡直立(但直立显卡套件需另外选购)。
另外在这款 P200A 还有在这种大小机壳罕见的侧置水冷的设计,这通常仅会出现在高阶主机壳平台的设计加入到这种小机壳,可以更友善的利用空间,并额外在侧板也有金属沖洞开恐。当然前面板也可以再安装 240 或 280 水冷,侧边就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安装硬碟架等扩充。
↑ P200A D-RGB 外盒。
↑ P200A D-RGB 本体。
↑ 本次装机将会搭配 Phanteks 自家的一体式水冷 Glacier One 240MP 与额外选购的直立显卡套件进行搭配。
↑ P200A D-RGB 内容物一览,直接附赠直立显卡底座让玩家在延长线选择上较为自由。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前面板与侧板开孔
这次 P200A 为了强化散热效能,无论是前面板或侧板都有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网状开孔,除了是一体成形的金属材质,孔距更只有 1mm 的距离,相比竞品能够带来更好的散热效能。也因为本身就有足够的孔距,因此在网状内部就没有额外的防尘网,让风流干扰更少、效能更强。
↑ P200A 前面板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 P200A 侧板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十分通透。
↑ 机壳底部有快拆式防尘网。
机壳两侧的面板使用卡扣快拆式设计,两边都没有螺丝的开孔,从后方的开关向外施力就能搬开。可以看到无论是玻璃侧板或钢板在上方都有两个卡榫,而侧板下方有底部也有倒角跟机壳底部沟槽固定,进一步保证安全。
↑ P200A 侧板施力点,旁边的螺丝是电源舱而非侧板用。
↑ P200A 侧板上方卡榫。
↑ P200A 机壳底部凹槽。
↑ P200A 侧板底部凹槽。
前面板 IO USB 3.2 Gen2 Type-C、灯效控制一应俱全
接下来看到 P200A 的机壳本体,这款机壳整体用雾黑的色调打造,左侧有一个全面无挖孔的侧透玻璃, 这款机壳的前 IO 在机壳底部,从左到右分别为 LED 颜色控制、LED 模式控制、耳机麦克风 2 合 1、USB 3.2 Gen2 Type-C(10GBps)、2 x USB 3.0。而电源键则是在机壳顶部,旁边也有一圈指示灯效。
↑ P200A 前面板上方栏格装饰。
↑ P200A 底部 I/O。
↑ P200A 顶部电源键。
↑ 前面板卸下内部解析。
而机壳的背部可以看到 P200A 电源舱设计在主舱上方的、中间主机板安装为旁还可以安装 120mm 风扇并有着支援 3 条 PCIe 插槽,基本上主流高阶显卡都能游刃有余。另外 PCIe 扩充槽也能直接用现有零件改成直立显卡的布局,在后面直立显卡部分会更加详述。
↑ P200A 机壳背部。
P200A 主舱试组:硬碟、散热器安装
接下来看到 P200A 机壳内部,主舱部分直接结合电源舱、主机板安装位跟显示卡安装位。这款机壳能够安装 ITX 或 DTX 的主机板,以及 355 公分长、最大 3 槽的显示卡。
↑ P200A 主舱一览。
↑ P200A 主舱安装位。
↑ P200A 中央主机板安装试组。
↑ P200A 底部显卡安装试组。
值得一提的是上方电源舱,跟一般的 ITX 机壳不同,只能安装 ATX 规格的电供(或是 SFX 靠转接器,不过这样底部有机会悬空,并不建议。)另外机壳电源有固定的方向,仅能将风扇向下安装,好处是较不容易让电供积灰尘。
↑ P200A 电源舱 SFX 试组,可以看到明显小了一圈。
↑ P200A 电源固定。
↑ P200A 电源档板方向。
右边则是预设硬碟安装位,将硬碟架拆下就能空出来安装最大 240 规格的水冷或是单纯风扇来强化侧边的散热。而硬碟架除了原有的 2.5 吋硬碟以外,还可以安装选购的 3.5 吋硬碟支架来安装 HDD(原装并没办法安装 3.5 吋的储存装置),另外显示卡安装位背后也有 2 个 2.5 吋的硬碟架,机壳原装总共有 4 个 2.5 吋装置可以安装。
↑ 硬碟盘试组。
↑ 硬碟架试组。
↑ 水冷安装。
↑ 前方硬碟盘的出线很接近前置风扇,稍微考验玩家。
再来看到机壳后侧的整线区域,虽然是小机壳,但仍维持 Phanteks 一致出厂预先整线外,也提供足够的深度跟空间给玩家藏线,像是右上角就有空出一块。此外机壳中间也有理线档板、再加上预先设定好的整线带跟束线带等,可以说都帮玩家準备到位了!
↑ 后方整线区域。
↑ 理线档板。
↑ 机壳安装示範。
↑ 后方整线示範。
P200A 实际安装与直立显卡套件比较
接下来用选购的 Phanteks 自家显卡延长线进行安装,在此套件中并没有底座,而是随付在 P200A 的配件里面。就如同前面所说,要安装显卡套件需要将机壳后方的 PCIe 插槽跟 120mm 风扇安装位互换。另外如果使用直立显卡套件,那后方就不能额外安装风扇。
↑ 显卡延长线。
↑ 底座。
↑ 显卡实际安装。
↑ 背板变换比较。
最后,我们将主机点亮,给玩家示範安装效果。令笔者感到有兴趣的ˊ是,虽然本次安装的 Glacier One 240MP 并没有 ARGB 灯效,但因为白色扇叶的设计再加上贴近前面板,可以反射前方两颗 ARGB 风扇的灯效,整体视觉观感也时分吸睛。
至于直立显卡与否,就看玩家个人喜好决定。虽然因为 P200A 相比其他 ITX 机壳较高,因此倘若直立显卡也不会完全遮住水冷散热器,不会浪费掉冷头跟记忆体的颜值。相对的,如果玩家今天显卡较小(像本次安装使用 RTX 3060 Ti Founders Edition),採用显卡横装前方也会有留下些许空间,若是要摆放手办、模型等也不是不行。
↑ 横放显卡点亮。
↑ 直立显卡点亮。
↑ 前方灯效展示。
总结
此次开箱的 Phanteks P200A 虽然是笔者迄今安装过的 ITX 机壳当中数一数二的大,比起一般的 ITX 机壳大了一圈,但还是比一般 MATX 机壳小上不少,不仅如此,也是笔者迄今轻鬆的安装体验之一,无论是想组装小机壳的初学者或是想打造小体积的高效能主机,这款机壳都相当合适。
这款机壳的前面板与侧板都用上 Ultra-Fine Preformance Mesh 打造,这是 Phanteks 独家且引以为傲的设计,採用整片金属一体成型打造、孔距也控制在0.1mm 的距离,能提供比竞品更好的散热效能。将每个风口都用此工艺打造,无论玩家选择将水冷安装在前面板或是侧边面板,都不会有太多的效能差别,甚至「我全都要」的任性把风扇装好装满也行。
总体而言,这款 Phanteks P200A相比其他 ITX 机壳是更好的散热空间、更充裕的散热扩充,选配的支援性也相当丰富。例如除了本文开箱过的显示卡延长线让显卡直立外,也可以额外购买硬碟架安装 4 个 3.5 吋的储存装置。当然由于 ITX 机壳的测试,要安装 AIO 水冷或硬碟就要看玩家自己取设。最后价格部分,如果这款 Phanteks Eclipse P200A D-RGB ITX 机壳台湾价格能 2 千开头,那就会非常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