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在 CPU VRM 供电方面採用 12 + 2 相的设计,MOSFET 方面皆採用整合上下桥与 Gate Driver 的 DrMOS 料件,VCore 12 相供电则是透过 1 to 2 倍相器达成总共 12 相的供电。
配置方面,在 VCore 与 SoC 上各採用 6x2+2 相,PWM IC 为 Renesas RAA229004,分别输出 6+2 相的 PWM 讯号,VCore 的部分再藉由 6 枚 Renesas ISL6617AFRZ 倍增出总共 12 相,VCore 与 SoC 的部分分别採用每相 Vishay SiC651 与 SiC651A 的配置,表定规格可达常温下 50A Continuous Current,并且皆于后方配有 0.3μH 的电感,每相对应一组。
此外,Vishay SiC651 与 SiC651A 两者主要的差别在于 PWM 输入信号的电压 (5V / 3.3V),由于这回在 VCore 採用的倍相器 ISL6617A 的 PWM A/B 的输出都是 5V,因此在 VCore 的部分也採用对应 5V PWM 输入的 SiC651 元件。
电容部分,主要前后端输入输出滤波採用钰邦 APAQ 的 5Khr 寿命品种,此外在背面也有一些钰邦 Stacking Type 封装的铝质固态电容。
↑ 相关供电布局一览。
↑ 供电元件特写。
CPU EPS 採用单 8 Pin 设计,也具备输入电感做出初步的滤波,为后端供电提供更好供电品质。
↑ CPU EPS 与其 +12V 输入电感。
记忆体供电方面,主要 VDDQ 採用 1 相供电,PWM 与 Driver 的部分採用 RICHTEK RT8120D,MOSFET 则是皆採用 OnSemi 4C10N,1H2L 配置,电容一样採用钰邦 5Khr 固态电容,VTT 则是採用 NUVOTON 3103s LDO 方案,位于 ATX 20+4 Pin 旁,VPP 位于插槽右下部分,採用整合型 RICHTEK RT8068AZQW BUCK Step-Down 方案供应。
↑ DRAM VDDQ。
↑ DRAM VTT。
↑ DRAM VPP。
有线网路晶片採用 Realtek RTL8125BG 2.5GbE Dragon Gaming LAN,为未来 2.5 GbE 普及化超前部署,无线网路则是常见的 Intel 3168NGW 方案,安装于直立式 E-Key 插槽上。
↑ Realtek RTL8125BG 2.5GbE LAN。
↑ Intel 3168NGW 网卡。
↑ 环控晶片採用 ITE IT8688E。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 1200-VB 音效晶片,上方有着遮罩盖遮住,并搭配德国 WIMA 与日系 NICHICON 系列音效专用电容。
↑ 音效布局 / 元件一览。
↑ 在 RGB LED 方面採用 ITE 8795E 晶片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讯号可靠性,后方三个 USB 3.2 Gen 2 採用总共三枚 OnSemi NB7NPQ1102M 做为 ReDriver IC,其中的一个 USB Type-C 也具备 Realtek 5441E 作为 CC 逻辑控制器。
↑ 用于后方 USB 3.2 Gen2 ReDriver IC (有一颗位于背面) 与 Type-C CC 逻辑控制器。
↑ 另有前置后置各有一枚 GENESYS LOGIC GL850S USB 2.0 HUB 集线器控制晶片实现前后 USB 2.0 插座数量扩充的功能。
BIOS SPI Flash 採用 Winbond 25Q256JWEQ,单颗容量为 32 MB,位于主机板下方部分具有 TPM 模组 Header 可连接相关加密模组,此外一旁可以看到 ITE 5702XQN128 晶片,用于实现免 CPU 更新 BIOS 使用的 IC。
↑ BIOS 晶片与 SPI TPM Header。
PCI-E 通道配置切换晶片採用 ASMedia ASM1480,整张板子总共三颗。
↑ ASMedia ASM1480 PCI-E Lan Switch。
AMD B550 FCH 晶片组特写,B550 的 MPN 为 218-0891014。
↑ AMD B550 FCH 晶片组。
↑ PCB 採用六层板设计。
主机板本体上种有两颗 RGB LED 灯珠,用于实现前述提及的后 I/O 上盖发光的功能,此外在主机板音效切割线的底部也具有灯珠设计,能够渗透出灯效。
↑ 后 I/O 上方的 RGB LED 灯珠。
↑ 音效切割线底部 RGB LED 灯珠。
↑ 实际发光效果一览
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 BIOS 介绍 : 简单设定、上手设定容易
BIOS 的部分同样维持 AORUS 的橘色配色介面,并且分成简单模式与进阶模式,简单模式的部分能够对于不需要做太多调整的入门用户们,提供简单的设定选项。
↑ 简单模式,可以一览主机板资讯、BIOS 版本、频率、电压、SATA / PCI-E 装置,按下 F6 进入 Smart Fan 5 叶面,并进行 X.M.P 设定与开机选单的调整。
↑ Tweater 页面,可以针对进阶的超频部分进行更深入的调整,手游模拟器用户会需要开启的 SVM 的部分也位于此处。
↑ Setting 页面,AMD CBS、AMD Overclocking、电脑健康状态、Smart Fan 5 都位于此处,可监控整体电压并进行风扇相关调整。
↑ System Info. 可以一览处理器、主机板型号、BIOS 版本等等资讯。
↑ Boot 页面,可以设定系统开机优先权、CSM 开启关闭等等。
↑ 普通版的 Q-Flash 同样也具备,按下 F8 即可叫出。
↑ 储存并退出时也会跳出更改项目的提醒。
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 软体介绍 : RGB 控制、系统监控、BIOS 更新都俱全
技嘉将大部分独家的主机板随附软体都整合在 APP Center 这个入口当中,玩家们仅需下载 APP Center,就可以直接一键下载并安装好大部分的软体。像是能够在系统下更新主机板 BIOS 的 @BIOS 、EasyTune、VTuner 等超频工具、整合了 Smart Fan 5 的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SIV) 等等。另外专门用于控制主机板 RGB 灯光同步效果的 RGB Fusion 也可以从这里启动。
↑ APP Center 主介面一览。
↑ RGB Fusion 灯效同步设定介面,另外更可以特别针对指定的 Header 或是支援的零组件进行个别的灯光设定。
↑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SIV) 除了可检视主机板各项参数外,更可进行 Smart Fan 5 功能的控制。
↑ EasyTune 预设有自动、OC 与 ECO 等超频模式,玩家亦可在此进行 CPU、DRAM 的频率、电压等等参数调整以进行超频。
↑ @BIOS 的部分可以直接从技嘉伺服器取得新版的 BIOS 并更新,此外也能加入自订 BIOS 画面的开机图片。
↑ Realtek Dragon Gaming LAN 内附的控制软体,技嘉当然也有附上。
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 效能测试 : 满足高阶处理器的设计
效能测试方面,处理器使用 AMD Ryzen 9 3900XT 这颗高阶的 CPU,设定上採用记忆体内建的 XMP Profile : DDR4-3600 MHz CL14,并搭配 NVIDIA RTX2080Ti 显卡与 360mm 的水冷散热器。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9 3900XT
CPU 散热器:Corsair H150i PRO RGB 一体式水冷
主机板: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
记忆体: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x2 C14
显示卡:GALAX GeForce RTX 2080Ti OC White
系统碟:Seagate FireCuda 520 2T
电源供应器:Antec HCP-850 PLATINUM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首先先测试 PCI-E 4.0 的部分,毕竟 B550 并无法提供 PCI-E 4.0 的通道,因此所有 PCI-E 4.0 的功能都是由 CPU 的通道所拉出,实际测试 本身支援 PCI-E 4.0 的 Seagate FireCuda 520 2T SSD 并插入第一条 M.2 插槽时,可正常在 PCI-E 4.0 下正常运作。
↑ Seagate FireCuda 520 2T 实际运作情况。
CPU-Z 一览,可一览平台资讯,处理器为 AMD Ryzen 9 3900XT,代号 Matisse,採用 7nm 製程,有着 12 核心 24 执行绪;主机板使用 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记忆体为双通道 8GB x2 DDR4 3600MHz;显示卡搭配 GALAX GeForce RTX 2080Ti OC White,另外也有内建 CPU Benchmark。
↑ CPU-Z Benchmark,单核 533.3 分,多核 8241.2 分。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一览,记忆体使用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 记忆体两条,并且开启 XMP。
↑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读取 54873 MB/s、写入 52822 MB/s、複製 55575 MB/s、延迟 68.7 ns 的表现。
CPUmark99 测试,主要测试处理器单执行续的运算能力,分数为 801 分。
↑ CPUmark99 单核效能。
CINEBENCH R15 与 R20 是基于以 CPU 进行图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测试项目,3900XT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3129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更有着 7089 pts 的成绩;单核性能则分别为 206 cb、509 pts。
↑ CINEBENCH R15 与 R20 测试。
7-ZIP、WinRAR 以多核心进行压缩与解压缩性能测试,性能分别为 101368 MIPS 与 28384 KB/S。
↑ 7-ZIP 20.00 alpha 效能测试。
↑ WinRAR 效能测试。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两者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并以完成时间、单位时间渲染量为评比指标。
↑ Corona Benchmark,总花费时间为 75 秒。
↑ V-Ray Benchmark,性能为 19953 ksamples。
影音转档方面分别採用 X264 与 X265 FHD Benchmark,3900XT 于 X264 项目中有着 62.53 fps 的表现,而 X265 则有着 57.00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机整体的性能作为综合评估标準的测试,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使用情境,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 LibreOffice 进行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进行测试,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内容进行。
3900XT 搭配 NVIDIA RTX2080Ti 获得了总分 9753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9602 分,生产力则有 9235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项目获得 12203 分,游戏方面则是获得了 22599 分。
↑ PCMark 10 Extended 详细分数一览。
游戏效能方面以 3DMark 进行,搭配 NVIDIA RTX2080Ti 显示卡进行测试,在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9237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0798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 心得结论 : B550 中阶定位、规格俱全、五年保固
整体而言,技嘉在这回所推出的 B550 AORUS PRO AC,在 VRM 的用料上同样有着中高阶等级的设计,12+2 相 DrMOS 的配置相信针对一些高阶的 CPU 来说也是足够,此外后 I/O 的部分,USB 方面也是给得相当充足,虽然其中有六个是 USB 2.0 的规格,但对于会连接较多 USB 装置的用户来说,这张板子的配置算是相当足够。
而无线网路的部分,虽然并没有搭配最新的 AX 规格,不过实际上来说现在使用到 AX 规格路由器的用户也算是不多,如果所使用的路由器还是 AC 规格的,那么其实使用这片板子所搭配的 Intel 3168NGW 也是绰绰有余。
总而言之,如果用户打算选择一片定价不会过于昂贵,在各方面基本的规格都充足,并且还有着 5 年保固的 AMD 500 系列主机板,那么这张技嘉 AORUS B550 AORUS PRO AC 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